“吃透”MBR膜技术
最让外界感到神秘的,莫过于让恒通津津乐道的核心技术。
据悉,它涉足的是水处理一个细分领域——MBR膜生物技术,其工作原理是:污水经过超高浓度的微生物分解后,采用孔径只有0.1-0.4微米的中空纤维膜进行固液分离,清水再经过臭氧消毒,最后形成水质和生物安全性高的优质再生水。
“形象点说,膜技术就等于把水中的微生物养到一根根极细的管子里去了,一捆纤维膜有好几百根,放在一起处理。污水处理的规模越大,需要的膜也就越多。”
与传统工艺相比,膜技术大大提高了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,具有生化率高、抗冲击能力强、出水水质好等优点。
“膜技术是过去20年间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最大的技术突破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表示。事实上,包括GE、陶氏化学、西门子在内的跨国巨头,在前几年通过并购纷纷进入了膜技术的研发和制造领域。在国内,从事分离膜研究的院所、大学也有近100家。
对于来说,它虽然本身并不生产膜,但如何利用好这个膜,它却有着独到的工艺。
“如何利用好这些膜,有着很大的门道。比如,进入的水应该达到怎样的温度、流速、压力,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浓度该控制在什么水平,不能被消化的有机物事先如何处理,用什么菌种等。”
在陈伟看来,就膜技术而言有不少公司已经掌握,但“膜里的乾坤”,别人却不一定吃得透。为此,专门申请了焦炭领域的膜生物处理技术的专利。
有了技术专利的,做起项目来便更加得心应手。在公司的EPC链条中,方案设计、零件采购、控制系统安装、后期调试由自身完成,现场安装等非核心环节则选择外包出去。这样一来,公司可以将自身组织边界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和人力。
通常,在人们的印象中,水处理企业的现金流往往制约了公司的扩张速度,不少企业遇上了“回款难”的困境。就而言,“客户一般是比较大型的企业,具备一定经济实力,而且污水处理往往作为配套工程,相对整个工程的投入很小”,于是公司的现金流相对稳定。
但也有例外
陈伟坦言,有时在竞标前,公司的设计方案不得不一遍遍地推翻,整个项目做完,甚至要花两年之久。
据其介绍,公司竞标成功后,客户往往先付30%的预付款,由恒通采购零件。当公司将生产出的系统运到现场安装时,客户再支付30%,待安装调试完毕,客户再支付30%钱款。剩下的款项则作为质保金,一年后若设备运营正常,再进行支付。
以一年做十几个项目的能力而言,大约需要几千万的资金来撬动。据记者了解,向来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的,眼下正积极寻求与银行、租赁公司甚至风险投资的合作。